果子巷的由来
果子巷,位于宣武区东南部,北起骡马市大街,南至迎新街,因为有果子市而得名。这条贯穿南北的巷子有许多经营干鲜果品的店铺,一年四季,生意兴隆。房山及大兴等地的果品大多集散于此。清代北京竹枝词中有许多对北京果品的描写,有助于我们对北京果子市场的进一步了解。 “论对樱桃上市鲜,一丛更要百文钱。缘何万事开虚口,五百铜钱算一千。”“韩达韩与韩达力,哈尔巴同打辣酥。牛奶葡萄八达杏,起名都闹雁儿孤。”“内城果局物真赊,兼卖黄油哈密瓜。我到他乡犹忆食,山楂糕与奶乌他。”(奶乌他,即酥酪,乌他系满语。)“虎坊桥畔引车来,想象当年傍水隈。乡味称名也止渴,樱桃一路接杨梅。”(指樱桃斜街、杨梅竹斜街)。 果子巷北口路西,民国时有南城劝学所,其朝东临街五间,满是大格玻璃窗,“五四”时期常有革命青年利用此处宣传马列,宣传救国救民思想,抨击封建社会,高君宇与邓中夏均在此进行过革命宣传活动。民国时,冯国璋曾居巷内某会馆(现为69号)。北城德胜门外也有果子市,昌平及延庆等地果农将自产的梨、桃、柿子、核桃等果品运到这儿,再换成钱和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