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水的历史

    历史上的商水县 商水县位于河南周口市,属豫东南地区,历史悠久,行政管辖开始的很早,始于秦代,历史上有诸多名人或诞生于此,或在此留有重大史迹。比如扶苏墓,陈胜吴广起义时在此建造的张楚城,楚灵王在此建造过著名的离宫章华台等,为人称道。 大约秦朝时就在这里设县管辖了,她有很多种称呼,既叫商水县,又因“殷”“商”同义,“水””川”同义,也称为殷川,除此之外,还被人们称为阳城,不同于现在山西的阳城县,商水县地处冲积平原过渡区,地势平坦,西北高东南低,主要河流有沙颍河、汾河、清水河等,其中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地处暖温带南部,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为季风半湿润气候,全年温度适宜,四季分明。 整个豫南、皖西地区的母亲河是沙颍河,自古以来,商水人民在颍河两岸耕作、居住、灌溉,正是在她的怀抱中,古代勤劳的商水人民创造出了繁荣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至今仍受其恩泽,绵延不绝。颍河在历史上是一条重要的河流。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龙山文化等重要文化遗存遍布颍河两岸。其中有证实夏朝真实性的河南禹州瓦店遗址,是夏朝的都城级遗址,成为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重要发现之一。而在颍河两岸发生过众多重要的历史事件。留下了颍川文化等一系列的灿文明。颍河,与黄河、伊洛河一同成为中华文明之源。 颍河是淮河最大支流,上游以沙河为主,故又称沙颍河。位于淮河北岸,河南省东部与安徽省西北部。发源于河南省西部主干发源于河南省嵩县伏牛山脉摩天岭(又名没大岭)东麓,东南流经鲁山、平顶山、叶县、漯河、周口、项城、沈丘等县市,至界首县城关镇附近进入安徽省,往下经太和、阜阳,于颍上县沫河口入淮河。全长557公里;流域面积为36728平方公里;流域内最高地面高程2240米,鲁山至沫河口的高差为103米。颍河有三源:按《水经注》,古颍河三源都在嵩山,今正源出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西南,北源贾鲁河源出河南省新密市圣水峪;南源沙河源于河南省鲁山县摩达岭。三源在周口市相汇后东南流过沈丘后入安徽省,至颍上县鲁口乡入淮河。 颍水古为“八流”之一。古人将四条独立入海的大川称为“四渎”,就是河(黄河)、江(长江)、淮(淮水)、济(济水)。“四渎”的主要支脉为“八流”,分别是渭水、洛水(黄河支脉),汉水、沔水(长江支脉),颍水、汝水、泗水、沂水(淮水支脉)。这“四渎八流”是具有神性的大水,其他河川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其所以如此,原因有两个。一是这“四渎八流”都源出名山,河出昆仑,江出岷山,济出王屋,淮出桐柏。颍水发源于神圣的中岳嵩山,所以能够跻身于名水之中。二则是,“四渎八流”流经的区域都是王化文明区域,楚国与岭南的几条大川因在蛮荒山野,所以不能进入名水。颍河历史掌故大抵如此。 商水县历史悠久,自有人类定居,距今已有6000多年历史。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境内的马村研制陶器,在章华台试播五谷。从商朝到周朝,村落剧增,古城并立。在西周时,属沈国。春秋时,蔡昭侯十三年(公元前506年)沈国被蔡国所灭,史记载曰:“夏,为晋灭沈,楚怒,攻蔡”沈国治所在汝南平舆县北,此时其县境西部属蔡国,东部属顿国。楚昭王二十年(公元前496年),楚国先灭顿国,后又灭蔡国。战国时,属楚国。其间,楚灵王于公元前535年主持修建了一座离宫。这就是“举国营之,数年乃成”被誉为当时的“天下第一台”的章华台。章华台,亦名乾奚台,又称汝阳台。在今商水县城关镇北章华台村下。据《商水县志》记载:“在商水县城西北二里。初楚灵王筑章华台于容城,及襄王这游览会诸侯处所,亦传是郑庄公演武厅旧址。史载章华台“台高10丈,基广15丈”,曲栏拾级而上,中途得休息三次才能到达顶点,故又称“三休台”;又因楚灵王特别喜欢细腰女子在宫内轻歌漫舞,不少宫女为求媚于王,少食忍饿,以求细腰,故亦称“细腰宫”。 先秦古籍《左传》、《国语》、《韩非子》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水经注》等文献中均有记载。现章华台村下的遗址东西长141米,南北宽120米。总面积16920平方米。章华台整个遗址扰乱层深浅不一,一般在0.3米左右。通过挖掘,被确认为大汶口文化遗址。 但历经人们挖窑取土,使遗址部分受到破坏。该遗址的文化层厚达3米以上,遗址的西南部为生活区,北部和东南原为墓葬区,后改为生活区。最下层出土有大汶口时期的陶器19件,这些陶器薄质硬,宛如蛋壳,通体青灰色,光滑发亮。下层计有水壶、罐状鼎、觚、豆、浅盘、石铲等。上层出土有周鬲、绳纹红陶器等。 据出土文物鉴定,该章华台遗址人类连续居住达3000年之久,不仅文化层厚,而且含物丰富,器物典型。对研究大汶口文化有重要价值。器物造型大方、美观,不仅反映我们祖先远在5000年前高超的制陶技术,而且这些陶器的整体结构与局部装饰,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同时对于研究父系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活情况,更是难得的实物资料,填补了本区大汶口文化的空白。 秦朝时在阳城(含舒庄乡扶苏寺村)置县,属陈郡,为建县之始。陈胜、吴广起义时期,改阳城为扶苏。至今尚存阳城故城遗址,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城故城遗址在今商水县舒庄乡的扶苏村北,为秦朝末年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诞生地。该城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城墙由夯土筑建。外城东北部夯土,墙现仍高出地面,长约200米,其余为间断残存。墙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00米,城走向为一直线。城基部宽20 米。内城东西分别距外城东西城墙各270米,北墙利用外城的北墙,每边长250米。城内地面散布战国秦汉时期的瓦砾很多。内城至今还俗称“金銮殿”。在内城东南角发现有“扶苏司工” 陶器残底四件。 据《史记•陈涉世家•正义》载:“陈涉,阳城人也。”“阳城 河南府县„„又陈。”《汉书•地理志》记载阳城为汝南郡之下辖一县。 后有人称扶苏城是因“陈涉起兵,自称公子扶苏,从人望也”而起,而实际上还是阳城。扶苏寺已无存,但扶苏墓仍存。1983年《考古》第9期载文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和考证。该城址保存完整,规模宏大,与史料和传说一致,为研究陈胜起义及战国时期的城池建筑和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陈胜出生于商水也得到无可争辩的证明。 西汉时,属豫州汝南郡,县境分属阳城、汝阳、博阳三县。其后其县名屡经变换,隋朝时因境内有一条大河--大殷水,河水丰盛,远近闻名,而设殷水县。至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在其地域上又分置了殷水肥(治所为商水老城,另一说在今邓城镇潘堂)。大业初年(605年),并汝阳县入殷水县。皇泰元年(618年),置扶苏县,与殷水县同属陈州淮阳郡。唐武德五年(622年),并扶苏县入殷水县,属河南道。贞观元年(627年)属陈州。兴元元年(784年)属陈州淮阳郡。五代,县名仍称殷水,属陈州。到了宋朝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赵匡胤为避其父赵弘殷之名讳,改殷水为商水至今。 1336年,废南顿、项城二县并归商水县,后复分置,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汴梁路-陈州。元朝亡后,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于1368年废商水县,1371年7月复置,明朝时属河南等处行中书省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开封府-陈州,清朝时属河南布政使司-陈州府。明末,李自成起义军曾两次攻占县城,当地数百农民追随起义军。清咸丰年间,商水受灾严重,知县却下令增收丁银,监生杨俊峰率乡民进城抗争,迫使官府收回成命。 1428年,项城县治从槐坊店(今沈丘县槐店)迁秣陵镇,一直到1953年才移治水寨,秣陵镇作为县治长达525年之久。秣陵镇民国时期为城关区,1953年冬,县迁水寨后,秣陵镇俗称老城。1982年老城乡所在地改名为秣陵镇,从老城乡独立出来直属县,原老城乡下属行政村则仍属于老城乡。民国,商水县1913年属河南省豫东行政区,1914年属河南省豫东道,1932年属河南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商水县解放很早,1947年8月1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解放商水县城;10月23日,陈粟大军再次解放商水县城。11月成立商水县民主。12月又在今商水西部成立了郾-商西县民主,次年2月,郾-商西县并入商水县。 1952年6月10日,周口市改为镇归商水县管辖,商水县由商水城关迁到周口。1954年5月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分署办公。1958年,周口镇第二次并入商水。1965年11月25日,商水县与周口镇再次分署办公。1975年,商水县直机关由周口迁至商水老城至今。 1953年前,商水县属淮阳专员公署。1953年--1965年,属许昌专员公署。1965年后属周口专区,2000年8月2日属周口市。 以上就是商水县的地理沿革历史,商水县现留存主要名胜古迹有:章华台、扶苏墓、寿圣寺塔、白塔寺、叶氏住宅、白果树、大石桥、弃儿沟、九扭湾等。历史名人主要有陈胜、曹丘生、袁绍、袁术等。
  • 圣水寺的介绍

      努力殷勤空里步 承生启后昌━━内江圣水寺智海法师写真   智海最初法名明性。十年前,他驻锡内江高峰寺时,由于他穷究儒释道三学,颇有声望,内江的名人学士追随左右。每问及佛学,他便从自我过失检讨起,就事就理,深入浅出,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让人忘乎昼夜。晨光初晓,沿高峰寺拾级而返,身轻如云,那些挂念在心中的俗欲杂思早已让法师的一杯清茶淘尽洗绝。每念此,便让人怀想法师当年以“明性”为号的深刻内涵,更感念他以使人“明心见性”为己任的菩萨大愿。时至今日,仍有居士尊称他为“明性”法师。   十年后,智海学修并进,大德。秉承内江圣水寺清德师衣钵后,立足传统,着眼现实,锐意改革,大力阔斧地创下了当代佛教的新气象,深受广大信众及内江人民的景仰钦敬。他被选为内江市政协常委、内江市佛协常务副会长。经省、市宗教局和佛协批准,今年8月13日,将升为内江圣水寺方丈。在川内,他是最年轻的方丈。年仅35岁,这是佛教界的法喜,也是内江人民的骄傲。   1 智海法师年幼聪颖好学,他对人类学、哲学、心理学特别感兴趣。曾熟读弗洛姆、弗洛伊德、荣格等人的著作。但这些先知们对“人”的认识和对宇宙的见解不能让他满足,他们所阐示的道理,最终无法排遣他心中的困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佛学家铃木大作和中国佛学家们的著作后,为佛教的博大精深和对“人”的深刻认知所折服。于是,他醉心于佛学,心仪佛门。20岁时,他出家为僧,将身心供奉给佛教事业。   智海先皈依广元梵天寺住持净天法师,后师从中国佛协理事,四川省佛协副会长、内江市佛协会长、内江圣水寺方丈清德师。清德师出师于九峰山海会堂。海会堂属破山禅师双桂堂禅系分支,立临济宗法为祖,实传承天台宗为密要。海会堂禅系法祖乃山林派,云居山 野,以“一空两同,齐含万象”,“大道体宽,无易无难”为证相,勤修无勤,学修无学,境界高妙,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禅宗思想。清德大师深得海会堂禅学精髓,在川南地区身体力行弘法,默默无语,开拓出川南当代佛学禅密双修的学风。其遍布全川和我国西南部份地区,成为与清定、宽霖、遍能等师齐名的一代宗师。   智海于1987年来内江圣水寺后,清德法师见其慧根深厚,悟性高,有意将他栽培成传法。智海在圣水寺一边勤修苦学,一边协助师傅承担杂务和管理工作。1992年,智海任内江高峰寺住持,时年25年,是川内最年轻的住持之一。他在高峰寺举办的各类弘法利生活动受到甜城人民的钦服和敬仰。当时的内江市委党报《内江日报》曾发表《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一文,全面介绍智海的佛学思想和弘法的远大胸怀。10年后,他的宏愿逐一实现,喜莫大焉。   2 随着对佛学的日益精进,智海深切体悟到中华民族可谓是一个具有高度文明自觉的民族,她不仅创造了文明,而且对自己的创造具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因此,他觉得自己仅仅停留在熟读佛学是不够的,必须要逐步提升自己的层次,进行更高层次的自我内省。1994年,他考取了中国佛学院。毕业后又考入研究生班深造,专攻戒律。   7年学修,智海孜孜努力于浩瀚佛学文献,学贯古今,对东西方文化有很深造诣。特别是用现代人的思想讲述三藏十二部经论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中国佛学院留他任教。上海佛学界得知他严持戒律,刻苦精进,倍加钦敬,视同善菩萨,恳求他前往讲学。可是智海为了家乡的佛教事业,在四川省、内江市和省、市佛教界人士的努力下,欣然回到内江,秉承清德师衣钵,卓锡圣水寺。实现他十年前的宏愿。   3 智海对弘扬佛教有一种庄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当代佛教自“”后,在川南,以清德等人为代表的先贤大德承担了当代佛教复兴的大任。他们经过艰苦卓绝的创业,光复祖庭,完成了庙宇殿堂的庄严重任。   智海深知,这仅仅是弘扬佛法的基础。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在后面。   佛教是中国三大文化源头之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份。我们现代人的思想、思维定式,道德含量、衣、食、住、行的理念、科技文化等都离不开佛教文明的孕育。佛教文化早已溶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它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魂灵。历史上,佛教对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风民俗都产生过巨大影响。那么,作为当代佛教,应该怎样与当代文明融为一体,怎样来服务于社会呢?赵朴初先生曾提出“人间佛教”的主张,旨在让传统佛教的灿文明发挥更大的潜质,造福于民。   智海深刻领悟赵朴老的精神内核,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立足传统,着眼现实。   立足传统就是立足于佛教优秀的文化土壤,将根牢牢扎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着眼现实,就是要注重吸收和服务的对立统一。一方面要利用自身厚重的文明为现代社会提供方便,另一方面是要善于吸纳现代文明有益的成份,丰富和完善佛教文化内涵。可以说,佛教历时两千多年经久不衰,正在于它与现实社会水交融,在于它那种涵盖人间万象的包容性。   驻锡圣水寺后,智海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地实现自己的理念。   4 智海认为,传统佛教中强调的“庄严”,就是一个民族国土巍峨壮丽的理想象征;传统佛教中恒守的清规戒律就是人们崇尚高尚道德的理想标准。因此,要想让传统佛教在现代社会中发挥能量,就必须从狠抓庄严庭风入手。   智海入主圣水寺的第一件事,就是狠抓道风建设。道风,最根本的是人的精神风貌。智海常开示说:出家人,世人尊称为“师”,理应为人师表,做社会道德和礼仪的榜样。抓道风建设,就是整顿纪律,难免触及他人的利益,要推行起来面临许多难度。于是,他先找几位志同道合的人制订计划,研究措施,形成共识。然后,提交管委会成员研究通过后,将新的纪律和规章晓知以众,将无德且累教不改的出家人和常住居士请出佛门。同时,严格早诵晚课制度,晨钟暮鼓,诵经和钟鼓声悠扬飘远,日日送给甜城人民以宁静和安祥。   为了提高广大信众佛教文化的素养,智海每天下午还亲自登座讲经说法。平常还礼清省内外的高僧或具有各类专长的学者传学解惑。在近一年时间里,圣水寺先后开展了3个月的安居(即闭门学习、领悟佛教经典的活动)、传授菩萨戒、内观禅等系列活动。   一个个的佛事活动,出家人和居士们虽累得苦不堪言,但他们在清修苦行中享受到佛教文化的恩光,心体圆通,大彻大悟的妙心给每人带来和颜悦色的欢喜。同时也紧紧团结了广大信众。道风肃然。   为了增强圣水寺佛教文化的厚重感,智海耗巨资,礼请了一套涵盖佛教历代文献资料的大型系列书《大藏经》,成为圣水寺的镇寺之宝,了却了内江人想一睹其真容的心愿,填补了川南文化资源的空缺。   智海认为,抓寺庙内道风建设是根本,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传统文化是任务。智海把亲近寺庙的人分为3类:一是烧香拜佛者,二是了解、学习传统文化者,三是旅游观光、满足文化、休闲娱乐者。   当今的许多寺庙,一般只能满足第一类人需要,纯宗教成份较重。作为现代佛教,应该在满足人们纯宗教需求的同时,以寺庙宗教场所为中心,再开辟一个佛教文化带,以满足第二、三类人的需求。因此,在他住持圣水寺仅几个月时间,就拆巨资改建出供人们感受佛教文化气氛的禅园。禅园集素餐、禅茶、现代园林于一体,从建筑设计到装修都典雅古朴,处处有胜景,景景透禅机。   禅园中以爱护自然环境,珍惜水资源,爱惜生命为主题的沱江石馆,树奠园吸引了许多学生、军人、机关干部、商人和文人学士前来参访。许多人在这两处景点驻足沉思后,写了许多优美的诗文。人们感念智海的慈悲,也慨叹佛教人文精神的崇高与伟岸。   智海还大胆创新,改变一般寺庙搞服务业都是请老居士们参予的做法,礼请社会上笃信佛教、景慕佛教文化的年轻人参予,给人以全新的气象。这对于吸纳更多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改变佛教文化爱好者的知识结构发挥了作用。   圣水寺禅园的开放,特别是素食文化的推广,面临着许多困难,经济上也承受着巨大压力,但是其独特的佛教文化氛围和礼仪服务,增强了圣水寺弘扬佛教文化的扩张力,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据统计,禅园仅开放几个月,先后就有数万人参访、学习。   圣水寺禅园的成功,是传统佛教在现代文明中闪烁出的靓丽风景。它预示着传统佛教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蓬勃生机,生命之树常青,给人们永远带来福荫的生命之叶常绿!   6 禅园面向社会的轰动效应鼓舞了智海,也使那些抱残守旧者放弃陈见。他们共同认识到,应该把圣水寺的文化氛围做好,做大,做坚实,以吸纳更多人来接受佛教文化的洗礼。于是,他们共同发心,积极建圣水寺楠木树园区、罗汉松园区、银杏树园区、桂花树园区,“丈雪法师纪念园林区”,力争3年内让圣水寺古木参天,绿树成荫,苍翠蓊郁,使内江的这块风水宝地焕发新春。目前,智海正着手写作《现代园林学》一书,将全面阐示他的自然观、环境观、人文观,体现他独特的美学思想。   智海的这些努力,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学士。先后有书法家、音乐家、文艺家、盆景根艺家来圣水寺搞创作活动。目前,智海与书法家们一道,正积极筹建“内江圣水寺书画院”,创建了古典绘画工作室。文艺家们正筹划组建“内江圣水寺创作室”,用现代手法创作体现佛教文化思想的文艺作品。   我们祝智海法师的慈悲大愿功德。这不仅是他修行的成功,是内江,乃至全川佛教文化事业兴旺繁荣的典范
  • 邯郸圣水湖畔装修

    邯郸圣水湖畔装修

    邯郸圣水湖畔属于东部新区吗?位置!南边紧挨着即修湖,交通便利,区规模邯郸市63公交到圣水湖畔吗暂无邯郸华信山水文苑和邯郸圣水湖畔哪个位置好按位置圣水湖畔我买到邯郸圣水湖畔的房子可是户口不是这里的,想去凌云中 ...
  • 投诉上海峪彤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装修质量差,后期保修更差

    投诉上海峪彤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装修质量差,后期保修更差

    投诉标题:投诉上海峪彤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装修质量差,后期保修更差 投诉编号:3101009680 投诉公司:上海峪彤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所在地区:上海 投诉时间:2025-02-15 投诉详情:   我是2014年9月份与上海峪彤装饰 ...
  • 山色峪灵芝图片 山色峪灵芝功效与作用

    山色峪灵芝图片 山色峪灵芝功效与作用

    都说灵芝是一种昂贵的中草,灵芝的效价值很高。灵芝又分很多种类。山色峪灵芝,是灵芝中的一种,性甘味平,含有丰富的铁、锌、钙的元素,灵芝的理成分非常丰富,其中有效成份可分为十大类,包括灵芝多糖、灵芝 ...
  • 后沙峪尾货家具

    后沙峪尾货家具

    从顺义到天兰尾货奥特莱斯怎么坐车在 知春路站 下车(B南口出)步行至 天兰尾货 奥特莱斯1,右转5乘坐 顺26,左转进入北三环西路辅路4, 在 望京西站 下车乘坐 地铁13号线(东直门方向). 沿大钟寺东路走990米, 在 芍居 ...
  • 装修准备--装修风格

    装修准备--装修风格

    房子装修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因为生活中一半以上的时间都是在温馨的家中和最爱的人度过的。那么,选择适合自己的装修风格则是需要十分认真和仔细的。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装修设计风格及它们的特点。1、 ...